制造业有多惨 看看振华重工就知道了 振华重工,国有控股A、B股上市公司,重型装备制造行业的世界级企业。 总部上海,于上海本地和南通、江阴等地设有8个生产基地,占地总面积1万亩,总岸线10公里,坐拥全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厂。2016年5月13日,振华重工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12000吨起重船“振华30号”在上海长兴岛基地交付。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一次演讲,鼓励美国人使用“美国制造”时一阵风吹落了他身后起重机上的美国国旗,露出了带有汉字的中国品牌标志。这家公司就是上海振华重工。 据英国权威杂志《World Cargo News》(《世界货运新闻》)统计,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,全球共有271台岸桥订单,其中222台订单来自中交集团所属振华重工,占比82%。这是振华重工在港口机械市场连续18年位居世界第一,也是自其1992年成立以来的最高峰值,标志着振华重工的港机(岸桥)产品全球市场份额由70%以上正式跨入80%以上的时代。该杂志同时表示:全球岸桥市场整体发展平稳,振华重工却在不断提升市场份额。 全球市场份额80%,够不够强? 2016年,振华重工净利润2亿元;2017年,净利润3亿元,净利润率1.3%。 同是2017年,营收十倍于振华的腾讯净利润715亿元,净利润率30%;同样营收十倍于振华的万科净利润280亿元,净利润率11.5%。 不仅装备制造行业,就拿我们最熟知的彩电行业来说,根据奥维云网(AVC)的数据,2017年中国彩电行业主要企业平均利润率1.3%,要知道自2016年起,中国彩电品牌已是全球市场份额第一,却只有1.3%的利润率……我就不拿它和房地产比较了,这还没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高。 多年前,王石曾说:“万科超过25%的利润不做”。 不知“振华们”“雷军们”“董明珠们”“李书福们”“李东生们”听到这句话时,心中作何感想。
地王很疯狂,华为很迷茫 中国最让人尊敬的企业家,除了任正非,没有人敢说第二个,这位中国当今最受人尊敬的企业家,一手创立华为,筚路蓝缕,励精图治,以狼性的精神和人文的情怀,在通讯制造高科技领域,杀出了一条血路,并荣登行业全球第一宝座。 然而,这次他已感到前途茫茫、找不到方向。 他说,深圳房地产太多了,没有大块工业用地了。土地越来越少,越来越贵,既然要发展大工业,人要有住房,要有生活设施。太贵了,企业就承载不起,工业就发展不起来。未来二、三十年将是智能社会,如果资本大规模雇佣“智能机器人”,西方制造业有可能重回低成本,产业将转移回西方,中国将空心化。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、摩尔定律的极限,而对大流量、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,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,找不到方向。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。 任正非是有感而发。在华为总部所在地深圳龙岗,今年前两个月房地产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4%,而制造业投资则大幅萎缩,同比下降60.4%,占固定资产投资之比仅为5%。 目前的高房价已经导致了企业的高负担,各种租金成本极其高昂,中小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很难承受。 可以说,华为都已感受到资产价格上涨对公司的冲击,估计在一线城市,没有多少公司不被压力困扰。 中国过去的十年是房地产狂飙突进的十年,也是中国企业家精神丧失的十年。高房价逼迫所有人都想做房地产,高房价逼迫所有人都想去炒房,很少人、很少企业静下心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。而一心埋头实业的企业家,往往被炒房的人无情的嘲笑,这是一个国家的悲哀,是民族的沉沦。 房地产老板脸上的满满自信 年初的“亚布力论坛”上,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在谈到地产行业下半场时表示,地产市场今后的五年都是波动的,不存在大幅上涨或下降的可能性,政府的干预让地产行业的波动变窄,但今后五至十年一二线城市房地产都将波动向上。
孙总如此言之凿凿,豪气冲天,想必他是认为自己看懂了大趋势的。 短短二十年间,中国房地产业的规模竟能超越历经百年风云的全球汽车业,不得不说,房地产业全面碾压实体经济,绝非戏言。这是国之幸事,还是?想想颇有些细思极恐。 只是,综合近半年的政策调控及行业景象来看,房地产业的下半场远没有孙总想像的那般乐观,夜幕降临寒冬将至,一个被冷冻的行业,如何还能夺命狂奔?去库存、去杠杆、锁定流动性,一切的迹象表明,这个野蛮生长了二十余年的超级神兽,似乎正在一步步进入“房住不炒”的轨道。 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依靠发展房地产成为强国。历史上所有依靠金融强国的,其依据的不是金融本身,而是其世界霸权。比如美国人可以通过不断举债,把美元推向全世界,剪全世界的羊毛。而如果没有这样的霸权呢?那就只能关起门来印钞,剪本国人民的羊毛了。 制造业发展缓慢,对中国来说无论如何都不是好事。因为房地产的增值主要依靠金融泡沫和贫富分化;而金融的目的是在于调配实业的资源,金融本身并不创造任何价值。如果一个项目只有大量资本但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,那资本只是在自我狂欢而已。 资本的狂欢结束后,只剩下一地鸡毛。最典型的就是滴滴打车——从一开始的疯狂让利,到后来并购Uber,再到现在打车难、打车比以前更贵,消费者搞了半天,还是被资本剪羊毛,甘当韭菜。
中国制造业的前生今世
中国制造业的过去是一个小老板,搞批机器,拉一群工人,就开始生产制造了,各种加工厂都是这样的。依仗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低,风光过几年。后来劳动力成本上去了,竞争激烈了,低端产业没得做了,自然就纷纷跑路。 但这不是中国制造业的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 举例,可口可乐的铝罐是在美国生产的,用冲压工艺做出来的,罐壁厚度约为97微米,令人叹为观止。但就小小的铝罐中国没有一家企业能做得如此薄,如此省料。能做的也是依靠美国的进口设备。 制造业里也有利润率极高的部分,但往往门槛很高,大部分被发达国家的企业把持,如LED制造里的MOCVD用的金属有机物气源,一小罐几千美元,非常暴利。可惜门槛高,易燃易爆炸,一个小老板买点机器➕几个工人根本做不了。之前中国做不了,后来南大有个化学教授用自己多年金属有机物方面的积累,出来开公司,填补了中国这块的空白。高知识技能人才,用专业知识进军高端制造业,这才是中国制造业的未来。 下面这个视频有助于我们更深刻了解制造业: 制造业的明天会好吗
如今,中国制造业面对的是充分竞争的市场(国内),从另一个视角看这个词就是面对的是严酷的丛林法则,弱肉强食的生存环境。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耗殆尽,除了智能机器无法替代的少数行业,传统人海战术的经营模式必将消亡,绝大部分的企业要么跟随潮流来一次技术革命,要么就革了自己的命。这个阵痛期会非常的长,也会让很多人承受巨大的压力和损失。 看似哀鸿遍野的局面,但却是中国制造业最好的时期之一。
以上三点让中国制造业优势明显,但那是整个制造业的优势,不是某一个企业的优势,所以未来若干年,仍然会有很多人痛彻心扉,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,而是因为没有顺应潮流。 表面看似中国制造业艰难的日子,后边你会发现,国外的制造业将面临比中国制造业更严峻的形势。 现在是MADE IN CHINA,今后还是MADE IN CHINA。 那么,中国制造业的出路在哪里?对于传统制造业,修炼内功,努力生存下去,以前缺乏技术积累的高科技产业,经此一役,当知耻而后勇,奋发图强,迎头赶上。 实体经济是中国强大的脊梁,房地产经济不可能扛起中国的未来。这句看似打了鸡血的话实则传递着一个朴素的道理:实业兴邦,地产误国。"击鼓传花娱乐至死"伤害的只是我们那颗本来纯洁而又充满希望的内心。不是满声牢骚,杞人忧天, 只是已到危机之时。我们能够做的唯有认清现实,不断努力,期待祖国真正的繁荣富强! |